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政務要聞>今日南昌

南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擦亮“昌治久安”品牌

來源:南昌日報社 發布日期:2022-09-24 09:44:39 瀏覽量: 字體

十年,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滄海一粟。但過去的十年,對江西省會南昌來說,卻是社會治理的“黃金十年”。

公眾安全感指數從2012年的93.24%持續攀升到2021年的98.23%,連續八年榮獲全省平安建設考評優秀設區市——這是十年來南昌在紅土地上交出的一份優異答卷。

十年風雨兼程,十年砥礪前行;十年滄桑巨變,十年破繭成蝶。

南昌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吳建平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南昌市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示范城市創建為契機,積極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創新實踐“昌治久安”工作體系,有力維護了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近日,《法治日報》記者走進南昌市大街小巷,切身感受十年來平安南昌建設的成果與變化。

圍合服務管理 “開放小區”變身“幸福大院”

今年3月,南昌市新建區突發疫情,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在全市迅速打響。

新建區北林社區是典型的城中村和開放式居民區,面積0.97平方公里,有房屋463棟、居民3554戶共10120人。小區內基礎設施簡陋,違章搭建頻現,人員流動復雜,長期存在治安隱患多、環境衛生差等“頑疾”,是疫情防控的“重災區”。

如何通過常態化管理,既嚴防疫情輸入傳播擴散,又讓居民小區變得美麗有序,成為擺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為此,南昌市堅持問題導向,創新推出圍合服務管理,通過定邊界、暢通道、設卡口、裝探頭,做到人員底數更清、服務管理更細、配套功能更多、環境面貌更優,以“小切口、大變化”推動基層治理水平全面提升。

記者在北林社區悅林小區看到,原先開放的小區已加設鐵藝圍欄,坑坑洼洼的水泥路面鋪成了清一色的瀝青路面,小區道路干凈整潔。出入口處,智能監控、智能道閘、防疫哨兵等智能設備一應俱全。

家住悅林小區的張大媽買菜回家,在出入口的“健康碼人臉測溫一體機”前,用手機刷贛通碼,很快,身份識別通過?!皣现?小區環境變好了,進出小區都要掃碼測溫,小區也更安全了?!睆埓髬寴泛呛堑卣f。

新建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涂文堅告訴記者,通過圍合服務管理,將城中村(開放式居民區)原本的敞開式管理模式轉變為封閉式或半封閉式管理模式,并依托出入口處智能安防設施,對人員車輛的出入情況實時掌握,發現可疑行為及時預警處置。同時,對圍合區內出租房屋及流動人口進行全面排查,發動網格員、專兼職巡防隊、平安志愿者等力量常態化開展治安巡防,有效遏制警情高發態勢。

北林社區的“蝶變”并非一枝獨秀。

青山湖區上海路街道上海路住宅小區是20世紀80年代開發的居民住宅區,設有萬仁、???、錦綸3個社區。作為典型的開放式居民區,小區內街道縱橫,店鋪、住房錯綜分布,外來租戶、商戶、本地居民流動頻繁且可隨意進出,給日常治安管理帶來難題。

為破解小區管理難、治安亂、環境差等“老大難”問題,同時結合該區域歷經兩次疫情封管控的實際,今年6月,上海路街道在老舊小區改造的基礎上,對該小區3個社區和與之毗鄰的新世紀社區推行“3+1”街區式圍合服務管理。

記者在該小區現場采訪時看到,疫情封管控期間的臨時圍擋已拆除,被改建成38處景觀式圍墻,同時新增鐵藝柵欄10處,近30個與外部相通的出入口縮減至6個,并引進智能化設備,轄區117棟房屋、4832戶住戶的圍合區域,從“面子”到“里子”都煥然一新。

上海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成秋林告訴記者,因為設置了智能卡口,進出小區人員數據可隨時掌握,為做好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撐。為推動社區治理精細化,做好圍合服務管理的“后半篇文章”,該小區還探索推行“社區準物業+社區志愿服務”新模式,同時依托“積分吉?!毕到y發展“鄰里馬甲”,帶動居民參與自治,居民幸福指數大幅攀升。

如今,南昌市已將城中村(開放式居民區)圍合服務管理打造成精準開展疫情防控、迅速阻斷疫情蔓延、扎實筑牢安全屏障、深入推進網格服務的特色品牌。

圍出“幸福大院”,形成治理合力。據統計,南昌市目前共有城中村(開放式居民區)962個,結合實際情況將其科學劃定為619個圍合區域,其中539個圍合區域已完成圍合建設,完成率達84.4%。

智慧平安小區 科技賦能讓社會治理更智慧

小區是城市生活的基本單元,是居民生活的聚集地,全面提升小區治理水平事關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近年來,南昌市深入推進“智慧平安小區”建設,推進動態感知、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在智慧平安建設領域的廣泛應用,以小區支撐社區,以社區帶動街區,以街區輻射城區,以城區保障市區,實現更高水平的平安南昌建設。

“3棟2單元獨居的羅麗華阿姨已經3天沒有在小區公共區域活動了,請上門查看一下?!鼻皫滋?青云譜區岱山街道江鈴景泰花園小區綜合管理平臺上,彈出這樣一條預警信息,工作人員立即通過“社區管理”App向網格員譚燕發出指令。

10分鐘不到,譚燕就趕到了羅麗華家?!拔易罱P節炎犯了,就沒去小區里鍛煉,感謝你的關心?!绷_麗華拉著譚燕的手說。

及時發現情況、干部迅速上門……這是南昌市打造智慧平安小區、共享深化文明創建成果的一個寫照。該市加大科技投入,讓科技“觸角”延伸至社區管理的“神經末梢”,讓廣大居民群眾成為深化文明創建的參與者和共享者。

高空拋物現象曾被稱為“懸在城市上空的痛”,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走進紅谷灘區紅谷春天社區,記者看到,小區內安裝了24個場景探頭,可以預警高空拋物、電動車進樓棟、消防通道違停等信息。

同樣“智慧”的還有樓棟門禁系統。在紅谷灘區豐和新城二期小區,當業主不在家無法收快遞時,快遞小哥可以通過業主發送的隨機驗證碼進入小區,將快遞交給物業,由物業來分發,大幅提高了效率。

刷臉進出、AI攝像頭捕捉異常、大數據平臺自動預警……如今,智能生活的場景已成為南昌市眾多智慧小區的日常生活片段。

建設智慧平安小區,社區工作者也是受益者?!艾F在的小區管理從‘人防’向‘技防’升級,外來人員進出小區全部通過手機‘一碼通’掃描登記,省去了手動填寫資料的麻煩?!奔t谷春天社區黨委書記盧果介紹說,智慧平安小區讓基層管理真正實現減負提質。

截至今年8月,南昌市已建設智慧平安小區1963個,覆蓋率達82.3%。

打造紅色物業 破解矛盾風險防范化解難題

南昌市青云譜區洪科社區有住宅樓67棟,居民住戶3025戶,人口9805人,是典型的開放式老舊小區。

由于建設年代較早,該社區基礎設施大多“超期服役”,道路破損,下水道年久失修,地下管線“跑冒滴漏”問題不斷,居民意見頻頻。

作為原洪都飛機制造廠的職工家屬區,洪科社區的居民大部分是工廠職工,以前遇到啥事都習慣找廠里解決。隨著廠區整體搬遷至瑤湖航空城,矛盾調解、房屋維修、老年活動等大事小情,居民都找社區。

“社區就幾個人,忙得天天加班,腿都跑斷了?!焙榭粕鐓^黨委書記黃虹很無奈,“社區能力有限,好多問題確實解決不了。我們累得不行,老百姓還不滿意”。

居民有需要,社區又力所難及,這個結怎么解?2019年,在小區改造過程中,洪科社區組建了一支由黨組織領導,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等多方聯動的“紅色物業”。

“紅色物業”由社區黨委書記兼任物業公司黨建指導員,物業公司派黨員兼任社區黨支部副書記,采取“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模式,實現共融共建、合力推進。在此基礎上,社區征集志愿者組建了“紅色”黨員服務隊、“藍色”物業服務隊、“綠色”環保服務隊,圍繞助老助殘、義務巡邏、設施維修、環境整治等多領域開展服務,讓管理者“從群眾中來”,讓具體事“到群眾中去”。

為了第一時間了解居民需求,更好地搭建社區、物業、居民之間的橋梁,洪科社區上線了“路見小屋”微信小程序并設置“報事報修”功能。居民凡是遇到下水道堵塞、設施維修、車輛亂停亂放等生活中的急難事、瑣碎事、掛心事,只要動動手指,就能“一鍵上報”聯系物業解決。

黃虹告訴記者,黨建引領“紅色物業”,讓社區干部找到了補齊基層治理短板、為居民提供更多優質服務的“密碼”。

走進洪科社區,記者看見一棟棟房屋外立面被刷成了仿古色,小區道路干凈整潔,機動車停放井然有序。小區內設施齊整、功能齊備、服務齊全,已完成從“自家菜地”到“共享園林”、從“單位包辦”到“紅色物業”、從“置身事外”到“人人參與”的蝶變。

“跟十年前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币娪浾卟稍L,洪科社區59棟3單元75歲的居民翟寄偉臉上笑開了花。

在南昌市西湖區金源社區,電動車停放問題曾是困擾小區業主的一塊“心病”。由于沒有電動車停車棚,業主時常將電動車停放在家中或樓道內,不僅容易產生糾紛,還存在安全隱患。為改變現狀,金源社區組織召開“紅色物業”聯席會議,并積極推進電動車車棚建設,很快就解決了這一“老大難”問題。

近年來,南昌市聚焦小區物業管理服務、風險防范、矛盾化解等難題,堅持以黨建引領“紅色物業”為主線,點燃“紅色引擎”,激活“紅色細胞”,做優“紅色服務”,構建共商共議、聯動聯調、速裁速審的矛盾化解體系,全面提升社區治理效能。南昌市還廣泛開展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會商量“三有協商”活動,完善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會志愿服務“四社聯動”機制,健全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業委會、居民理事會、物業服務企業“五位一體”機制,建立“幸福圓桌會”“有事來說”等協商議事平臺1331個,凝聚物業糾紛化解合力。

組建洪城義警 激發全民皆防基層治理活力

南昌又名洪城,自古以來就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之美譽。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南昌市歷來重視發動群眾參與社會治理,在前期開展平安志愿者工作基礎上,今年5月,全市充分整合社會資源,依托街面警務站等防控支點,打造“洪城義警”品牌,積極投入到矛盾糾紛化解、街面巡邏防控、違法線索舉報等工作中。

“剛開始我還心里打鼓,到底會有多少群眾自愿加入義警隊伍?”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南站派出所綜合指揮室隊長顧堅告訴記者,沒想到號召一發出,很快就有數十名群眾報名,經在線注冊和資格審核,派出所義警招募已全部到位。

截至目前,“洪城義警”治安志愿服務隊伍發展至7.6萬人,包括退休黨員、經營業主、快遞小哥等。

基層治安事務繁雜。如何把這些群防群治力量用在刀刃上?“洪城義警”App應運而生。

南昌市公安局治安支隊三大隊大隊長陳玉琛介紹,他們創新研發了“洪城義警”App,實現任務發布、搶單參與、積分兌現一體化線上全流程完成。當有需要時,民警在“洪城義警”App“下單”,義警在線“搶單”,第一時間實現“供需匹配”。

從事運輸行業的陳曉圖,憑著對公安事業的熱愛,自愿成為南站派出所的一名義警,是“洪城義警”App的“搶單達人”。

今年8月6日15時許,南站派出所接群眾報警,稱發現一名盜竊電動車的嫌疑人。接到警情后,民警趕往現場,當時偷車嫌疑人已向火車站附近的鐵路三村逃竄,鐵路三村路網四通八達,在警力不足的情況下,陳曉圖眼疾腿快,緊追不舍,終于在鐵路一中門口,配合民警將偷車嫌疑人抓獲。

“每當我穿上‘洪城義警’統一的藍馬甲,佩戴紅色袖章,我就感到很自豪,能為社會安定、鄰里和諧貢獻一點力量,苦點累點也值得?!标悤詧D說。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地處南昌老城商貿核心區,這里人流如潮,“煙火氣”十足。街區內娛樂場所、酒吧眾多,容易滋生糾紛矛盾。一支由39名志愿者組成的“萬壽宮義警隊”,成為街區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

“萬壽宮義警隊”也是目前南昌市25支品牌義警隊伍中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支義警隊。他們將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劃分為多個重點區域和重點商圈,以3至5人一組形成最小作戰單位,協助公安機關開展治安巡邏、隱患排查、交通維護、反詐宣傳等工作。截至目前,該街區電信詐騙案件發案率為零,成為真正的“無詐街區”。

如今,“洪城義警”隊伍還在不斷壯大,活躍在南昌的大街小巷。在九龍湖片區26所中小學及幼兒園門口,“賽夫義警隊”每天上下學時間都在這里守護孩子安全;在青山湖區羅家村,“老娘舅義警隊”傳承街坊鄰里互敬互愛精神,以“老娘舅調解室”為核心,主動服務社區群眾、調解矛盾糾紛。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經過不斷實踐探索,“洪城義警”協助公安機關開展的工作領域已由原先單一的治安巡邏向綜合社會治理領域轉變;工作任務由治安防范向城市治理、矛盾糾紛調解等拓展;工作模式由政府主導、公眾參與向政府調控同社會協調互聯、政府行政功能同社會自治功能互補、政府管理力量同社會群眾力量互動轉變。

南昌市政府副市長、公安局局長肖鐵軍表示,“洪城義警”已成為新時代平安南昌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全面構建了具有時代特征、地域特色、政社互動、警民聯防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它有效破解了新時期社會治安管理難題,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一條善治之道。

專家點評

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

韓文(江西財經大學法治政府研究中心研究員):治國安邦,重在基層。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關乎國家長治久安,關乎群眾切身利益。作為全國第一期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南昌市著力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多舉措織密社會綜治網格,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新方法,不斷提高基層治理社會化、現代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持續擦亮“昌治久安”品牌。

對開放式老舊小區實行圍合服務管理,既是嚴防疫情輸入傳播擴散的有效之舉,也是提升市域社會治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南昌市加大圍合服務管理力度,同時將老舊小區改造、人居環境整治、文明城市創建和平安南昌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了“小切口、大變化”。目前,已建成的圍合區全部投入疫情防控實戰,筑牢了疫情防控屏障,提升了防疫效能。原來城中村治安狀況堪憂的問題也得到有效遏制。南昌市還借助圍合優勢,同步進行老舊小區的改造工作,對圍合區內街巷道路、住宅樓棟、經營場所、衛生死角等區域開展集中清掃清潔,全面整治雜物亂堆、廣告亂貼、攤位亂設、車輛亂停、油煙污水亂排等“頑疾”,讓生活在開放式小區的群眾真正感受到治理帶來的變化。

十年前的南昌,許多小區因為缺乏有效管理,導致傳銷、盜竊等案件高發。自啟動智慧平安小區建設以來,南昌市按照“管住人、管住房、管住車”的要求,首批建設了128個智慧平安小區,建設成果在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新工作會議上獲得了充分認可和肯定。

所謂智慧,就是將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術融合應用到小區建設之中,通過智能探頭、智能門禁、智能道閘等前端感知設備,實現對基礎數據的全采集,然后匯聚到全市智慧社區平臺進行關聯碰撞、比對沉淀,運用智能手段幫助排查核定出租屋及流動人口等信息。

科技賦能小區生活,點點滴滴更“智慧”。智慧平安小區的建設以智能化為手段,其目的是營造更為便捷、高效和安全的生活環境,讓人民群眾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小區硬件設施和平安環境的變化,這是一種有形的“獲得感”。

相較于傳統的單位小區,商品房小區中的物業管理矛盾較為突出。為解決這一突出矛盾,南昌市提出了“支部建在物業上、黨建融入服務中”的“紅色物業”建設工作。

目前,南昌市已構建起了“社區黨支部(黨委)-小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樓棟長-黨員中心戶”社區組織體系,以黨組織為紐帶有機聯結各類治理主體,依托市縣兩級住建部門成立物業行業協會黨組織,指導各家物業企業、業委會建立黨組織(黨小組),激活了各類主體的“紅色細胞”。

“紅色物業”不僅僅是一種以黨建引領工作的方式,也不僅僅是黨員發揮先鋒示范作用的實踐表現,更是“楓橋經驗”在市域社會治理中的一種新嘗試,是紅土地上生長出的新果實,英雄城里煥發出的新活力。

“洪城義警”是近年來南昌市域社會治理唱響的一個品牌,反映了南昌這十年在治安防控、化解矛盾方面的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的治理理念發生了由“社會管理”向“社會治理”的轉變,管理強調的是單向度的自上而下,而治理則更加體現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多向度合作治理?!昂槌橇x警”的出現,不是在警察執法權外新增行政權力,而是為了讓更多的群眾力量參與到社會治理的大潮中來。這種變化體現出群眾是社會治理的參與者,公民是身邊環境的塑造者,人民是偉大歷史的見證者?!傲x警”不是警,卻扛得住這身重擔,擔得起這個“義”字,對得起這份責任。

分享:
TOP 【打印】 【關閉】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